(资料图片)
□刘亚琴(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大思政课”重要指示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课程思政建设融入“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实施课程思政教育全覆盖工程,让民政类专业学生更具专业素养,让非民政类专业学生涵育民政味道。
构建民政文化育人课程思政体系
学院课程思政工作起步较早。2013年学院颁发《关于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建设的意见》,提出将民政社工理念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在教学内容上实现思政教育与党团活动、民政文化、专业教育、志愿服务相结合。将“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落实到“课程思政”生动实践中。学院将课程思政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职业素养纳入专业课程考核,将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情况纳入教师队伍考核。出台《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思政实施方案》,明确课程思政的具体目标和主要任务,建立健全课程思政建设机制。在理论课堂培养学生“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民政理念,在志愿服务实践活动中提升“勇于担当、乐于奉献”的思想品质。学院面向全校开设的公共必修课《民政与社会工作》,共36课时2个学分,从人生价值、使命担当、家国情怀、职业素养四个模块将民政专业特色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机融合,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
学院有注册志愿者18000多人,学生人人都是志愿者。依托课堂组织学生开展“湖南党史陈列馆志愿讲解”“岳麓书院志愿讲解”,带领学生到社区、养老院、农村分类开展志愿服务,树立“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服务基层意识。涌现了很多愿意在基层服务的优秀学生,作为全国唯一高职院校派出专业志愿队伍参与“5·12”汶川地震救援,师生志愿者在“7·23”温州动车追尾事故、“东方之星”沉船事故等救灾、救援现场都有突出表现。学院先后获得“百个志愿者助残行动先进集体”“第七届中国百个优秀志愿服务集体”“第七届中国志愿服务项目奖”,连续多年被团中央评为“全国高校优秀志愿服务西部项目办”。
优化课程思政立体化育人格局
学院突出高职特色努力构建专业群职业道德体系,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专业群各有侧重的在教学中融入行业职业道德。学院“双高计划”建设以来,依托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群,通过打造“中国养老”职教品牌、科技赋能老年人生活品质,建设“三老五心”职业道德培养体系,以“尊老为先、助老为乐、护老为责”为核心,“爱心、细心、耐心、责任心、恒心”五心教育为内容,将职业道德融入专业教育全过程;民政信息及智能化技术服务专业群培养学生“慎行、敬业”的职业道德;社会管理与服务专业群以“爱民助人、公义务实”为核心,“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内容,把热爱人民的情怀、热情助人的精神培养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构建专业群职业道德体系,培育一批“专业育人示范课程”,形成专业课与思政教育紧密结合、同行同向的育人格局。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微电影《初心如初》获得了教育部展示特等奖。
辐射带动课程思政建设示范引领
学院获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1个,学院充分发挥中心的示范引领作用,多次在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专题研讨会、职业院校德育工作研讨会及集体备课会上交流课程思政建设经验与成果。在承接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国培项目的国(省)培项目中开展课程思政专题培训7期,培训500余人次。汇编出版《全国职业院校课程思政优秀案例选编》,获湖南省课程思政说课比赛一等奖4项。课程思政改革成果获湖南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和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近四年学院教师发表课程思政理论成果被引用6000余次。建设全国职业院校德育网,现已上传案例、视频、优质课程、教学成果等优质课程思政资源上万条。学院建设湖南革命人物专题馆、社工孵化基地、生命救援队、老年大学、志愿服务中心等多维协同育人平台,成为学院党建和思政教育、“四史”教育的重要阵地。